贵宾专线:400-88888-13
母婴知识
月子日记
热点内容
最新活动
网站公告
月子知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月子资讯 · 月子知识 ·
孩子为什么会对妈妈过分依赖
关键词: 家庭护理 发布时间:2024-05-12

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发出一些小声音,开始牙牙学语,这样就促进了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表达。爸爸妈妈经常摸摸孩子,咯吱他,跟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孩子就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动作行为来回应爸爸妈妈。

宝宝表现地高兴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继续刚刚的行为;当孩子想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给她玩具;当孩子不高兴了,爸爸妈妈会极力安慰她。

爸爸妈妈还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让孩子模仿,还会经常对孩子刚刚进行的行为来一番描述,如,“你哭啦,是不是觉得饿了啊,妈妈去拿牛奶。”“你是不是尿尿了,我来给你换尿布吧。”

这样,宝宝慢慢地开始和爸爸妈妈进行对话,也在这种亲近、密切的交流中越来越依赖于爸爸妈妈。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一般情况下是妈妈)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差不多从5~6个月开始,宝宝就变得非常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的话能够让宝宝感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愉快,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宝宝就会觉得非常难过。

如果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妈妈在身边的话,宝宝也不会觉得很害怕,当宝宝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妈妈。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宝宝到底能不能形成依恋及依恋的性质如何,对宝宝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都是有联系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Ainsworth)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依恋存在分成了三种类型:  

a.安全型依恋  

这类宝宝和妈妈在一起能够玩得很开心,在陌生环境中能积极探索,对妈妈不是很依赖,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靠近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眼睛看妈妈、对妈妈微笑或与妈妈有距离地交谈。

但是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宝宝还是会表现出苦恼、不安,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想寻找妈妈。当再次见到妈妈的时候,不会立马跑过去,而且很容易安抚,平静下来,然后继续玩自己的。这类婴儿差不多占据65%—70%。  

b.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于妈妈的存在看的不重,妈妈离开时,孩子的情绪不会特别激动,几乎没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妈妈回来时,孩子的情绪变化也不大,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就算是看到妈妈表现地很开心,也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就走开。

这类宝宝对妈妈不会特别依赖,所以,也被叫做“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  

c.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非常依赖妈妈。在妈妈要离开自己的时候,孩子会非常苦恼,极度反抗,大喊大叫。如果妈妈回来后,孩子就会表现地既想与妈妈接触,又不想接触。当妈妈抱他时,孩子会挣扎。可是又无法安心玩玩具,总是会朝妈妈这边看。这类婴儿约占10%~15%。  

婴儿依恋的性质跟妈妈的行为有关,妈妈第一时间满足婴儿吃喝拉撒的需要不会让宝宝形成安全型依恋,妈妈和宝宝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和依赖程度没有关系。

妈妈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她对宝宝到底关不关心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妈妈能够注意到婴儿所处的状态,听取婴儿的信号,并能准确地理解,然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话,宝宝就会对妈妈产生信任和亲近,从而建立安全型依恋。  

通过研究发现,宝宝的依恋虽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可是也在不停地变化。在家庭环境,如果妈妈和宝宝的沟通方式产生变化的话,安全型依恋可能会转变成不安全型,两者会互相转换。  

婴儿除了和爸爸妈妈接触,也逐渐开始和同伴间接触,就会感受到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的不同。随着婴儿活动、认知能力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跟同伴玩耍开始占据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这对婴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加大。

在一项试验中,研究者发现就算是仅仅只有10个月大的婴儿也会喜欢和同龄人玩。孩子渐渐长大,会变得更加喜欢与同伴做游戏了。婴儿差不多出生半年后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刚开始孩子会更喜欢玩玩具,而不是喜欢同伴本身。

6~8个月的孩子间没什么交流,各玩各的,仅仅有一些肢体接触。慢慢地,婴儿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会想去干涉他人的行为。比方说,把小朋友从椅子上拉下来。

再长大一些孩子还会学会互相模仿,并开始简单的合作。像是:相互给取玩具。不过刚刚接触的时候,孩子之间的同伴交往距离友谊还差得很远。

0
相关阅读